百姓生活網www.axyhj.com 2022-05-11 09:13:04 編輯: 于竹青
“無人駕駛”的農機正在田地里作業(資料圖片)
近日,張洪程院士二期項目在沙頭鎮晨興村開工,二期項目首次提出了“無人化種植”的概念,將驗證從播種至收割全程無人化技術。這就意味著,農民穿著西裝去種田不再是夢想。
二期項目開工
再過一個月
院士基地二期項目現雛形
5月10日,沙頭鎮晨興村,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,張洪程院士二期項目正在緊張施工著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,是國內知名的水稻技術專家。2019年,沙頭鎮引進張洪程院士團隊,在晨興村開展了院士基地一期項目建設,主要開展水稻品種技術的篩選、驗證工作。
時隔三年,院士基地再度迎來擴容。據張洪程院士介紹,二期項目將開展高標準實驗示范田建設,占地面積402畝。整個區域分為試驗區和無人化生產示范區兩大片,其中試驗區占地60畝,主要開展優質的、特色的稻麥新技術研發;無人化生產示范區占地300多畝,主要開展優質水稻產業化技術集成和無人化生產技術集成的示范。
“二期項目的建設分三步走?!背颗d村黨總支書記湯杰介紹,二期基地的東北角,有100畝的水稻田先行施工,“預計再有一個月,到6月10日左右,水稻秧苗要插到田里?!?/p>
從播種到收割
驗證“無人化種植”技術
什么是“無人化種植”技術?“你可以簡單理解為,農民無需下田就能種田?!痹菏炕刎撠熑?、揚州大學農學院郭保衛老師介紹,“無人化種植”技術要解決的是從播種到收割,種田全過程的無人化操作。
“隨著植保無人機的普及,現在在灑農藥環節,已基本實現無人化操作?!惫Pl說,但在播種、施肥、收割等環節,還有許多“無人化種植”技術需要驗證。
前幾年,揚州大學農學院與機械學院合作,開發了一款“耕播管一體機”,實現了從播種、施肥等一系列環節的無人化操作。如今,這款機器將“移師”院士基地二期,開展一系列的技術驗證工作。
郭保衛介紹,隨著北斗導航技術的日趨完善,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可借助北斗衛星實現無人化操作?!笆袌錾?,無人插秧機、自動卷秧機、無人收割機都有,買回來就可在基地內開展一系列技術驗證工作?!?/p>
推廣引領示范
穿著西裝去種田不是夢
“我們開展技術驗證工作,目的是將‘無人化種植’技術加以推廣,讓更多的農民受益?!惫Pl說,未來農民站在田埂上,操作手里的遙控器,就可實現播種、施肥、澆水、灑農藥、收割等一系列操作。穿著西裝去種田不再是夢想。
晨興村本地的種糧大戶李興光和丁祖發,在聽說了院士基地二期項目將開展“無人化種植”技術研究后,饒有興致地來到基地,希望能夠“取取經”。
“最近這些年,農業技術突飛猛進,用人量確實在減少?!崩钆d光在晨興村承包了200畝田。他告訴記者,幾年前播灑農藥還需要雇人,如今一架植保無人機,就可替代過去五六個工人的工作。
丁祖發對一切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,愿意去嘗試:“無人插秧機、自動卷秧機、無人收割機這些都聽說過,但誰也沒用過?!彼f,最顧慮的是這些無人化設備的故障率如何,“如果在田里拋錨,還要人下去修?!?/p>
“這也是我們做技術驗證的意義之一,和廠家一起降低設備的故障率,讓‘無人化種植’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?!惫Pl表示。
“院士基地二期項目落戶在我們村,并開展‘無人化種植’技術的研究,將對周邊農民的無人化種植技術的推廣,起到引領、示范的作用?!睖鼙硎?,他很期待“無人化種植”技術有朝一日能“落地生根”,讓農民真正“穿上西裝去種田”。
來源:揚州網